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殷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日已到七月。探子来报说慕容垂率援军已临汉水。二十万大军人强马壮,锐不可档。

    桓冲战战惶惶,忧虑了两天,决定撤退。

    殷仲思劝道:"大人,襄阳是屏障,尚可坚守。何况大人博得头筹,一举收复失地,军心民心大振。现在不战而退,恐坏了士气。"

    桓冲道:"你知道什么。等到襄阳被围,成了一座孤城,再想走可来不及了。四年前襄阳就被前秦攻陷过。何况此次慕容垂率二十万之众,是我们的一倍。我们寡不敌众,要怎么战?难道白白去送死?"

    殷仲思道:"四年前襄阳被围攻,其时大人镇守上明,近在咫尺,但畏惧而不敢救,以致襄阳失守,守将朱序被擒。今日襄阳有难,大人又要弃城而走。可对得起全城百姓?可对得起这些年来的领取的朝廷俸禄?难道养兵千日,不正是用在一时么?大人既无心报效朝廷,又无意解民于倒悬,更无澄平天下之志,当初为什么要从军?!"

    桓冲一怔,旋即怒道:"大言炎炎。慷慨激昂之词,谁不会说。一洒狗血,便是好汉了么?生死关头,哪还顾得了这个。这些将士是我的旧部,跟随我多年,我要对他们的安危负责,不能让他们在此地白白送死。你要逞英雄,敬清自便。如我料得不错,你也未必有澄清天下之志。你又为什么从军?"

    殷仲思叹口气,低头不语。他从军只是为了博个出身,确实也没有什么忧国忧民之心。只是到了危难当头之际,自然而然热血上涌,以求一战。桓冲不是有血气的男儿汉,而大厦将倾,他独木难支。

    天命如此,夫复何言?当下他收拾行囊离开。出了城门,居然是桓玄从后赶上送行。殷仲思只当未见,没有心思与他多言。桓玄冷笑道:"是谁口出大言说什么要死守襄阳。怎么这会儿跑得比谁都快。

    有一股几年来他以为已然克服的自惭羞愧之意慢慢涌上,好似早些年被人数落时的心情。殷仲思急于逃避,走得更快。

    桓玄又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当初稽康也是这样问钟会。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殷仲思学钟会如是答。

    "哼,你还是口舌便给,可惜终如我所言: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殷仲思停步怒道:"你想怎样?我虽不才,你也未见得有种。"

    桓玄哼笑道:"我何须有种。我是世袭的南郡公,自有尊贵身份,无需文治武功锦上添花,也不必象寒门子博出命去求富贵。"

    殷仲思慨然道:"仗义每多屠狗辈!似你们这般公侯将帅,怕死的怕死,怕事的怕事,下辈子的富贵不可预期,这辈子的荣华岂肯舍弃,自然是保命要紧。本来手握重兵,天生好命的有权势者,完全可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何必庸庸碌碌过这一生?我未能尽力死守,尚有羞愧之心,好过你们全然的无动于衷、麻木不仁。"

    桓玄笑道:"有良心的人才会动不动就这也羞愧,那也顾忌。你这人就是包袱太重,如此做人殊不痛快。"沉吟了一下,又道:"你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只是何谓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你我或许有不同的见解。白白送命于此,又有何益处?自该保存实力,以求他日的成功。"

    殷仲思皱眉道:"你干吗跟我说这些?"

    桓玄道:"我四叔是谨慎胆小了些,不过我可不希望听到关于他临阵脱逃之类的谣言。"

    殷仲思瞥他一眼:"你会关心?"

    桓玄傲然道:"难道你不知道桓家人最会护短?一家人互不帮忙,必成一盘散沙,为人各个击破。你道是你们殷家?个个自扫门前雪,大难到来各自飞?嘿,结果怎样?家族颓败,不复昔日风光。当年殷侯名声赫赫,与我父不分轩至。现在我桓家仍是家声显赫,英才济济,你殷家还有什么声望、什么人才?"

    殷仲思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道::"放心,我不是多嘴之人。我虽不屑你四叔的行事,但在他家里四年,也有宾主的情分。"

    桓玄道:"那就好。但愿你记得刚才的这番言"一句话没说完,忽然一支流箭不知从何处射来,直奔他脑门。殷仲思眼疾手快,一把推倒他,两人一起摔下马,扑至地上。"什么人?"左右卫士齐喝,自去查看。

    桓玄惊魂未定,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你若再晚一点,我就屈死在这暗箭之下了。多谢。"

    殷仲思淡淡道:"不必谢。举手之劳罢了,小事一桩。"

    桓玄道:"我的性命于你是小事,在我自己可是大事。现在你于我既有救命之恩,往日的冤仇一笔勾销。你有什么要求?但有所求,我无不应允。"

    殷仲思道:"你有什么好让我贪图的。有求必应?嘿,口气未免太大,也不怕闪了舌头。"

    桓玄皱眉道:"喂,我肯谢你是给你面子,我平生可未曾向第二个人说过这个谢字,你别不识好歹。"站起身拍去身上尘土,抱怨道:"你这人也太难讨好,你就不能给我个好脸色看?"

    殷仲思道:"不过一条命罢了,值得你前倨而后躬吗?不怕折了你堂堂南郡公的身份?"

    桓玄嚷道:"什么不过是一条命,你也说得太轻松。若不是有这条命在,这眼前的青山绿水,世上的恩怨荣辱,与我还有何相干?"

    殷仲思点点头:"说的也是。"整理一下衣物,转身上马欲行。桓玄上前拉住他,道:"以后你是我的人。有我在,你这一辈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我不会亏待你的。"

    殷仲思啼笑皆非:他真是自说自话,一厢情愿。若是今天早上前有人告诉他与桓玄的关系会发生这样的逆转,打死他他也不会相信。可见大太阳底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不必,我的生活我自会照料。不劳费心了。"

    桓玄咧嘴一笑:"往日你这付阎王脸越看越讨厌,今日却越瞧越觉得妩媚动人呢。"殷仲思哭笑不得。他可不想一个大男人觉得他妩媚动人。"请放手。我要走了。"

    桓玄道:"可以。不过可不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说起来我们一向是冤家对头,你不想杀了我就很好了,为什么居然会冒险来救我?"

    殷仲思一怔:这个问题实难回答。救他不过是危急时的下意识动作。他不免自问,要是有时间让他深思熟虑,还会不会去救他?不过他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性命死在他面前而不加以援手。是谁并无分别。他叹道:"我虽讨厌你,但还不至于恨你到要你死的地步。"

    桓玄笑道:"是吗?"自衬若有同样的事发生,自己绝无这样的好心肠。这个人委实奇怪。虽然认识了他好些年,倒是一直都琢磨不透他的心思。"这就走了?不留下来看看是谁那么大胆想暗算我?"

    殷仲思瞥他一眼,冷冷道:"是谁都无所谓。与我有什么相干。"骑马走出两步,回头道:"看在相识一场,有一语相告。"

    "请讲。"

    "志向比胸怀大,终究会死在坞壁下。你桓家已有诺大家产威望,切勿毁之一旦。愿你好自为之。"一抖缰绳,跨下骏马绝尘而去。

    桓玄目送他背影,嘀嘀咕咕道:"男儿立身这天地之间,怎可不建功立业。人生这么寂寂度过,会被先贤嗤笑。如果流芳百世做不到,难道遗臭万年也做不到吗?"

    *****

    殷仲思回到谢玄军中时,局势已大有改观。

    十月,苻坚至项县,未几攻陷寿阳;苻融率三十万人抢至颍水入淮处安营扎寨;梁成率五万人屯淮河支流洛涧。

    晋军以谢安之弟谢石为都督,谢玄为广陵相领北府兵八万将士驻扎在寿阳以西的八公山以拒敌。

    苻坚派四年前襄阳失守时的降将朱序前来劝降。

    朱序一进晋军军营,军士一片哗然。朱序变节投降,此刻居然全无愧色,大摇大摆进入晋军的老巢?简直不可思议。想是被苻坚逼得急,否则怎肯来此自取死路。

    谢石居中而坐,众将官分立两旁。谢石见朱序近来,冷笑道:"投敌之人,安敢前来?来人哪,把他拉出去斩了。"

    刀斧手上前拿住他。朱序坦然就缚,脸无惧色,只是冷笑。

    殷仲思官阶不高,站在近出口处。这时见到刀斧手拖着朱序欲出大帐,挺身而出阻住他们的去路,叫道:"且慢!刀下留人!"

    谢石道:"殷参军有何话讲?为何挺身阻挡?"

    殷仲思行礼道:"都督,末将不明白的是,朱序到来一不问,二不审,居然就这样拖出去斩首,是否过于草率?"

    谢石道:"这样的降将叛徒,人人得而诛之。何必多问。"

    殷仲思道:"末将知道当日襄阳被围,旷日持久。朱序朱大人久候援兵不至,坚守八月有余,弹尽粮绝,于城破之日不得已而降秦。其境可悯,其情可原,还望都督明察。"

    谢石道:"不得已而降?咄,可笑。尽忠之将,城破之日何不自尽?皇上当日也曾言道:不自尽是为不忠,乱臣叛将不可对之姑息。殷参军,你且闪开。"

    殷仲思纹丝不动,朗声道:"朱大人虽不幸战败被俘,但他已竭尽全力,以五千之众抗敌军八万之师,力量悬殊,寡不敌众,然而他率众固守,军民同心守城,部下毫无离心,自古名将,不过如此。他老母率妇女补筑新城,不输男子,襄阳因有夫人城之美称。最后虽败,但朱大人尽了他的责任和本分,虽败尤荣。那些没有冒一点危险的大人先生,只知谗言媚君,把忠臣良将的性命看得不值钱,说什么他应该自杀,还在一旁谈笑风生,挑剔百般,实在使人心痛。难道不怕伤了忠诚将士之心吗?"

    谢石斥道:"你懂什么,也敢在这里多言?还不退下。"

    "末将只是相信,朱大人忍辱负重,绝非出自本心。他一定另有所计,以报效百姓社稷。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蜇,以求腾也。'"

    旁边有的大将叫骂道:"你受了他什么好处,站出来替他说话?"

    殷仲思注视那些不以为然的脸孔,朗声道:"在下与朱大人素不相识,今日只是初见。既无片言以诉情,也无杯酒以论交。今日之言,出于义气,出自肺腑。朱大人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于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的苦况绝境之中,仍尽力杀敌。我是为了这个而感动,觉得这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说得过去了。而那些只知道保全个人身家性命、荣华富贵的大人们站着说话不腰疼,随声诬伤,这才叫人气愤伤心。"

    谢玄皱眉道:"变节降敌非同小可,不是你说得那么简单。这是一个人的气节问题,大节所在,半点轻忽不得。若人人效仿,却又如何?"

    "就算这是个值得一辩的问题,但认识归认识,何以非要处以极刑?朱大人降敌之后,是否出谋划策或领兵攻占晋之城池国土?还是效仿三国时徐庶,进曹营而不出一策?请各位三思。"殷仲思环视左右,见有些人低头不语,有些人面露犹疑之色,沉声道:"未必人间无好汉,只谁肯与宽些尺度?!"

    朱序这时大笑出声,叫道:"这位兄弟,如此义气声援朱某,在下心领了。无谓多言以辩。忍辱负重,不可能被狂热分子体谅;沉痛之心,也不可能为浮滑之徒所了解。"

    殷仲思热血上涌,叫道:"都督,末将愿以性命作保,求都督网开一面,免朱大人一死,听他诉说来意。"

    谢石哼了一声,心想你的性命值什么钱,哪里能为他作保。谢玄沉吟了片刻,也出班奏道:"便听他一言也无妨。都督以为如何?"

    谢石虽为都督,但实无建树,亦无主张,全赖这个侄子率北府军力战,攻城掠地,立功无数。听他这样讲,便道:"好。把朱序押回来。"

    朱序向谢石力陈苻坚虽号称有九十万大军,投鞭可以断流,但士兵多为强征而来的各族人民,军卒颇有怨言,军心涣散,并不归附。可以速战速决。

    十一月,殷仲思率北府军攻洛涧,斩梁成,大破秦军前哨。

    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这才脸有惧色。两军夹淝水而阵。谢玄要求秦军稍退,使晋军得以渡河决战。苻坚想待晋军半渡时猛攻,乃挥军稍退。秦军稍动而乱。因各族士兵不愿作战,一退即不可止;鲜卑族和羌族的将领希望苻坚战败,以便割据独立;朱序命人大呼:"秦军败矣!"于是秦兵四处逃散,溃不成军。晋军乘机渡河攻击,杀苻融。秦兵逃奔,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

    谢玄乘胜攻占洛阳、彭城等地。后又率军收复徐、青、豫等州,进至黎阳。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忌谢氏势力,罢谢氏兵权,使还镇淮阴。

    苻坚逃至关中,后为羌族姚苌所杀。

    朱序归晋,后曾防守洛阳、襄阳等地多年。

    殷仲思因破洛涧与举荐朱序有功,封护军将军。

    *****

    一日,殷仲思率兵在军营中巡视。路经一处营帐,听得里面有谈笑声。一个不知是谁在那里说:"听说殷参军升了将军后就处事不公,用人不当,为人也骄傲了起来。见了往日同僚,招呼也不屑打了。真正岂有此理!"

    另一人笑道:"殷仲思还不至于这样。只是由一个小小的参军一下子三级跳,跃上了将军的宝座,实在令人生气,只是这一条而已。"

    殷仲思悄立半晌,后面士卒小声提醒,这才缓步走开。

    回到自己的营帐,坐在床沿苦笑:原来不管怎生努力,背后总有人在说你的不是。若以此自苦,实是自讨苦吃。瞧见帐外大雪飘飞,银光满地,不由想起在桓府的冬日,和绿儿、阿蟠、阿蛎他们一起讲书论学的景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