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冰涵梦淡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诗风词韵”近日发了我一组以扶贫为题材的律诗:山吟十咏。编辑的评语令我汗颜:“诗之立意新颖,主题深刻、鲜明,每一首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幅温馨的画面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诗作!”红袖将其列为推荐阅读作品。这除了对作品给予肯定之外,我想最主要的是红袖基于具有时代特色诗词作品的缺失,对于涌现更多的紧扣时代节拍、展现时代风貌的诗词新作寄予强烈的期待。

    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古人早就认识到写诗要“合”“时”和“事”要把握现实生活的脉律,以作者所置身、所面对的社会时事入诗,强调诗文应具有的时效性、鲜活性、现实性。唐诗宋词就是表现现实生活的历史典范。唐代是一个典型的由盛而衰的朝代,众多的诗人见证了虚华、战乱、离别、民生疾苦、盛衰更替等等,对无情的现实和时世的变迁,有着多种多样的认识,有着多种多样的情感、疑问、迷茫这些通过诗来宣泄,便形成了一首首哙叱人口、历久不衰的唐诗。正是由于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诗人大胆描写他们所处时代的“时”和“事”才形成了诗星灿烂、光耀千秋的一代诗歌盛世。诵读唐诗,每每惊叹于高高耸立的一座座诗歌艺术峰峦的瑰丽、奇伟!

    唐诗宋词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形式上也不跟着前人亦步亦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诗家、词家充分发挥汉字可按规则排列、音韵可抑扬顿挫的特色,创造了诗词格律这种独特的、魅力无穷的诗歌艺术形式,千余年传承至今,仍得到了许多诗歌爱好者的喜爱。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用这种古老而雅致的形式写诗,如何在前人树立的一座座高峰面前别开生面呢?认真探究这个问题,对于格律体新诗走向繁荣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诗词作者一味追求古雅,其作品僻典熬牙“返璞归真”得象古人写的一样,还美其名曰有唐风宋韵的意味,读起来很难分清是哪朝哪代人写的。我曾写过一首绝句讽喻这种现象:“凝章炼句重幽奇,又把今词作古词。李杜香山皆雅颂,今人安得读唐诗?”如果当年唐、宋人只在诗经、屈原的路上打转,照本宣科,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色彩纷呈、光耀千秋的唐诗宋词吗?明代诗歌凋敝的主要原因在于复古之风盛行。弘治学者李梦阳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被当时的许多诗人奉为金科玉律。诗坛上前后“七子”一味崇古仿古,逐渐泯灭了自我独立的诗格,明诗因此在中国诗史上寥落。试想,当代人一味追求古雅,摹唐仿宋,真的写得过唐、宋吗?即便写得出今日的“唐诗宋词”那人们还是会去读真正的唐宋诗词。这样的路会越走越窄,读者会越来越少。当然,这绝不是反对文学特质上的阳春白雪。我想强调的是,在运用诗词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时,在内容上应力求与时俱进,反映现实生活,赋予时代特征,这是诗词焕发活力的主要出路。我写“山吟十咏”就是想就此做点尝试。

    我经历了时间不短的扶贫工作,对我国扶贫的现状、目标、工作内容等有一些实际的了解。这是一项德政。我国从1985年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应当说卓有成效。近几年全国解决了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许许多多的人以各种方式参与扶贫,虽然作为个体来说力量很微弱,总体扶贫效果还很不如人意——中国农村太穷,人口太多,扶持之力乃杯水车薪,至今全国贫困人口仍然数以千万计。但是,如果不搞扶贫,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将更为显著,最贫困的群体将庞大得多!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潜足大别山,涉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