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白杨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喜欢春天。不仅仅是因为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江水暖,柳眼初绽;也不仅仅是万物复苏,草色遥看,杨柳风,杏花雨,紫燕呢喃。最最放不下的还是春天里的一地野蔬,那久违的大野之香。

    最早该是荠菜吧?在乍暖还寒的风里舞蹈着,跳跃着,笑闹着。笑声溅起一地的碎玉,在春天的田野里,绿意盈盈,绿光点点。

    记忆中总是挎个小篮子,小跑在一群伙伴的后面。一起去村前的春地里挖荠菜。荠菜在我们这里也叫花荠菜,因为它的叶子边缘是齿状,肥厚而深绿。如翠色的花儿。把荠菜一棵棵挖到竹蓝里,然后回家。妈妈会一边接过篮子,一边说:“我们小丫真能干,一会给你包饺子吃。”我就笑呵呵蹲在奶奶身边帮着择菜。去掉荠菜里的杂草和毛根儿,去掉最外面的老叶和黄叶。择完了,奶奶把菜用清水淘洗干净,去掉浮土和泥沙,在放开水里焯一下,荠菜的体积缩小了,颜色却一下子鲜嫩亮绿起来。捞出来捏干。奶奶剁馅,妈妈和面。我就在一边跑来跑去的打杂儿:剥颗大葱,剥头大蒜,拎香油瓶子,搬鸡蛋罐子。眼看者白胖胖的水饺上了桌,心里那个美,就好象一下子,自己真的很能干一样。

    春天一步步向前走着。除了荠菜,苦菜子和屈戌菜也探头探脑地和我们捉迷藏了。在河边,在地头,一个不小心,那些水灵灵,鲜亮亮的小精灵就拉直了你的眼神儿。奶奶说苦菜子败火呢,屈戌菜也能败火。别看它们苦,苦有苦的好处。那时的饭多薯类。黑黑的甜甜的薯面窝头,甜甜的薯干粥。篦子上馏的是红薯,锅下烤的还是红薯。这时候用苦菜子或者屈戌菜蘸面酱的确能有助下饭的。可是我却不喜欢,那屈戌菜是那么的扎嘴呢,而苦菜子是多么的苦啊!而且那时我毛病真多:红薯饭吃多了,竟然会胃里泛酸水。

    几乎是同时,蒲公英的黄花也星星点点地绽放了。那金黄金黄的小花开在溪边、河畔,开在山坡、地头,鲜亮的黄,闪艳的黄,明媚的黄,娇柔的黄,热情、热切、热烈地开着。在一片绿色的背景下,那黄色那么明快,那么惹眼:蒲公英是我们乡野大地上的俊女子呢。叶片舒展嫩滑,黄花一地灿烂。挖一棵捧在手里,绿意一下子就盈满了手掌和眼睛。蒲公英多是做粥,或是馒头的馅儿,拌着红薯的粉条和鸡蛋丁。颜色搭配得美极了,吃在嘴里,却有苦涩的味道!有时候吃不完,就把多余的晾晒起来:窗台上,鸡窝顶上,牛栏或者羊圈的顶棚上,等以后换火柴,换盐巴,换学习用的本子和铅笔。

    蒲公英花开的时候,香椿芽儿也尺把长了。奶奶说过:香椿芽儿是老百姓的菜啊,摘下洗净控干拌上盐巴就可以吃了,简单,实惠而清香。我们老家的园子里有几株香椿。鸡窝的后面有一,墙角有二。一般是我踩着凳子,奶奶扶着我。头抬起来,望望树梢,望望蓝天,偶然也会晕一下,脚下趔趄,腿也站不稳了。摘下的香椿芽儿,递给奶奶,奶奶把它们放在小簸箩里。那一箩椿芽,闻起来有特殊的香味,嚼在嘴里,却是淡淡的苦,淡淡的甜,淡淡的香。奶奶把芽儿切好,又从鸡窝里摸两个鸡蛋出来,磕碗里,用筷子拌匀,炒熟给我们姐弟吃:啧啧,那味道真鲜啊!隔着这么多年的岁月,一伸鼻子,依稀还能闻到!

    榆钱儿,是榆树的果实和种子,它在成熟前是可以吃的。每当清明前后,那小小的、翠绿的、比最小的分币还小巧的榆钱儿,就与春风共舞在枝头了。小时候,我是那么喜欢它们:那么纤细灵秀,那么美不胜收,那么一咕嘟一咕嘟的,别说是吃,就是看着,也是享受呢!在门前的大榆树上,偶尔也会见到啄木鸟。笃笃地,在树干上找虫子吃,他们是树医生呢,书上学过了的。只是没见他们向树要过红包,那些可爱的,高贵的,现在已经不多见的,大自然的精灵。

    那时候的田野,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菜:茯子苗,猪草儿,酸拔了芽儿,红菠落秧儿

    也吃过一种蓬蓬菜的,细长的叶子,针状。小且嫩时可吃,大了老了就扎嘴了。一般的做法是开水了焯,凉水冰了,放盐巴,香醋,香油,凉拌着吃。没什么滋味的,似乎。

    再就是马齿笕,口语是马摺菜。吃法同蓬蓬菜一样,只是吃起来嘴里粘粘的,也并不觉得多么好吃。

    灰灰菜的叶子和茎竿上,有一层淡银色的附着物。这让它显示出一种朴素的高贵。我们家却不曾吃过,到现在不知道这种菜味道如何!还有面条菜,我们也不吃它,就等它开红色小花,接灯笼一样的果儿,我们做游戏呢。我们老家叫它灯笼草。面条菜是现在的叫法,大概是它的叶儿像面条吧。

    最普通的麦蒿儿,那时是没有人吃的。顶多就是拔来编帽子戴头上玩耍,还以便嫌它的怪味道不如荷叶的清香呢。现在却摆在了城市的酒店里,真是三十年河东变了河西!蒲草的根,叫茭白的,在济南也是一道名菜呢。那时候的水田里,也没把它们当宝贝呢。

    大多的野菜有药用价值:书上记载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民间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名医别录言其“主利肝气,和中。”千金。食治言其“杀诸毒,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