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白杨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阅读本文,周村的味道仿佛迎面而来。那一步一景一情,仿佛就在作者的笔端下风生水生,栩栩如生 本文书写凝炼,文风细腻优美,推之共赏。  淄博,周村,早在十八世纪就被乾隆御赐为“天下第一村”自然,皇帝看得起是皇帝的事,周村自有自己的魅力。

    史载:周村在经济、社会、人文形态上与一般意义上的村落有天壤之别,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经济辐射周边千里的市镇。特别是明末清初,成了辐射鲁中,跨江越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商号,作坊达到5000余家,被誉为“金周村”并且因为“不通水路而天下之货聚焉”的景象被称之为“旱码头”

    初见“旱码头”一眼千百年。大街的门高大,威严,端庄。街道两边的古代或者仿古建筑,商铺林立,古色古香。人在街上走,恍然间是再追寻前世的梦。

    迎面是老高家烧饼坊,旗子招牌随风飘动。走进去,烧饼正在制作中:作饼的师傅手法熟捻,动作协调优美。蛋黄大小的面团,用手心碾成饼的雏形,薄得透亮。拎起,置案前一洒满黑白芝麻粒儿的长方形铁盘里,再拎起,用手心托着,粘到烤炉上。不过一秒,烤炉的另一头一个烤好的烧饼就脱颖而出了。烧饼一个个贴上去,一个个落下来。眨眼再眨眼,做好的烧饼就一小堆儿了。不说烧饼的香酥薄脆,单看作饼的过程,都是一种享受了。勤劳美丽的淄博作饼的女子,劳动的是时候面带微笑,做饼的同时也是手指的舞蹈。而那饼,是有香味的诗,是能吃的音乐,是留人的热情和脚步。还没有吃呢,早已经齿颊流香。

    三溢堂紧邻着烧饼坊。一楼做买卖,卖些旅游纪念品和淄博特产类,其中有一面墙的方圆是书。对,是书。信手翻翻,有介绍淄博民俗的,有成语故事,有特产介绍,还有就是淄博籍作者的作品了。二楼则是早期印刷的展馆。据说蒲松龄的书,最早就是三益堂刊印的。我们从木活字看起,一路的泥活字,铜活字,铅活字,不过是几分钟,心里却早就是百年千载,世纪更迭。历史的沧海桑田里,只有这些,是不会沉没的,因为,它们记载历史的同时,也记载了自己。

    再向里走,是民俗纪念馆。迎面是一顶花轿,作工精牢,装饰已有风蚀雨淋的痕迹。院内凉棚下一字排开的是过去做饭用的风箱,十二印的大铁锅,独轮车等家活什儿。独轮车的轮子是木头做的,论上的铁钉铁锚虽锈迹斑斑却依然牢固,它们静静地看着世事沧桑,不发一言。

    独轮车的旁边竟然是战车!真的出乎意料。四轮,木制,上围四五十厘米的木栅,可作可站可守可攻,兼有防御功能。如果加上发动机,该是时髦的敞车了。环顾车间,能容六七人。忽然觉得自己就是振臂一呼,响者云集的将军,一手执剑一手举盾,指挥三军保家护国,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甬道的尽头是正堂。进去看,塑像栩栩如生。塑的是旧时结婚的场面:高堂上座,新人双双行礼,喜气盈门,宾客众星捧月。与平时所看的影视作品里的一样。是了,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文学的根也再现实中呢。拐个弯,新妇已做了妈妈。三两老妪,提篮携物在床前探视,新妇怀抱婴儿端坐床上,旁边篮子里是吃过的空了的鸡蛋壳。再走,依次是做官和拜寿的景象。古人是先成家再立业,和现在有点不同。刚才结婚的新人已经是耄耋老人了,端坐高堂接受子孙们的叩拜。不禁唏嘘:人生百年,何其苦短?!许多的关于人生苦短的诗词接踵而来,摇摇头,不想也罢!

    一路走一路观,拜访了陈六子的大染坊,参观了乔致庸的乔家钱庄,作别了杨瑞清的杨家大院走在这条万万千千古人今人走过的土地上,我知道我的脚印一定和他们的脚印叠印在了一起。低头看,却找不到任何的痕迹。可是我知道,他们来过。那些鳞次栉比的商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些迎风招展的商幡,甚至“今日无税”的招牌,都是语言,都是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