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碧海流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早上,陶力坐在机务分公司办公大楼顶楼的一个房间,等待经理从线上回来,这个房间所在的楼层专门是为方便分公司沿线职工来办事或者兄弟单位来人住宿而设的。下午陶力要和经理乘坐“三菱”去铁路局,第二天一早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而且还要陪同公司领导一同前往。作为机务分公司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机车副司机,有这么一次机会着实不容易,但此时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早已绝望了,因为两天前在这个分公司担当的牵引区段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陶力和他的司机严志新是肇事者,从并不复杂的事故中,陶力十分清楚自己就是主要责任人。

    说是分析事故,其实事故责任已经很明确了,和法律一样,即使一个人犯下多大的罪,最起码还有申辩的机会。他和严志新分别住在不同的房间,从事故发生起就没有回家,直接来到这里由保卫股的同志热情招待和看护者。老股长马金全一次次安慰着他说:“小陶,不要太悲观,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振作起来,人生的路还很长呢?”可是陶力始终打不起精神来,脑子一篇空白。

    屋子里有几只苍蝇在窗户上跳动着,楼下的整备线上职工们在忙碌,陶力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中,他觉得它们和他们都是快乐和自由的。

    这是一条跨局行车的线路,由于近年来运输任务逐年递增,早已呈饱和状态,加之两局之间交口不畅的问题时有存在,外局又开行了很多如“特快”般运行的运煤专列,运行中机车乘务员超劳等问题经常存在,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前天晚上到凤口站时,陶力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而距离目的地仅有3站。听车站转达列车调度员的命令,4个小时以后才能开车,目前该次列车“带机保留”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换班的,但是,半夜让在外段休息的工友回来换班,让下一班在外段待好长时间,他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妥,另外他们还必须遵守本段一些不尽合理的制度。做好列车防溜后他们找了公路边的一个小饭馆了要上4个菜吃起来,本来不打算喝酒,结果天上下起小雨,一路站站停,车跑得很窝火,司机严志新愁绪又涌上心头,遇到这样的日子却忍不住想喝酒,饭馆只有知名度不高的50度“和畅酒”他们将就着要了一瓶。

    老严刚过40岁不久,性格温和,不善言谈,但喝起酒来就会变一个人。前些年的一段时间,因为线路出现塌方,一段时间线路多处限速慢行,乘务员在外段公寓休息时间很长,所以他吃饭时偷着喝了几口酒,结果平时不健谈的他在公寓门前侃侃而谈,被驻寓干部一眼就发现,不但罚他500元,在机务分公司内巡回作检查,而且还免了当年的公司“先进生产者”荣誉。老严是农村当兵在部队立功后分配到铁路工作的,妻子是家属,日子过的紧巴,一瓶18元的酒竟然让他花了“茅台”的价钱,同事笑他,老婆孩子埋怨他。一直以来他是个认真和爱面子的人,受此打击,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喝过,除了逢年过节。

    饭馆老板说“和畅酒”是当地纯粮酿制而成,很不错,比起现在酒精勾兑的白酒要好的多,陶力他们将信将疑。菜还没有上齐,两人就分在两只碗里,对碰喝了一口,感觉味道好极了,尤其老严体味更深。等饭菜上全,酒已经过半,老严话也多了起来,他们俩边喝边聊了起来。

    老实说,很长时间陶力认为他和严志新只是工作中交谈而已,除了业务和一些繁杂的生活琐事以外,没有可以共鸣的东西。但是工作归工作,为了创造一个好的气氛,陶力总是努力地去适应老严,尽量在他和老严的生活和环境中找到一些切合点去交谈。陶力虽然手脚不很勤快,但是他很会注意观察,看见老严有时操纵的平稳,他就不失时机的夸上几句,让老严一路车开得很轻松和自信。谈到生活,陶力会给老严说,其实机车乘务员最主要的是要一个和谐的家庭,妻子就不应该上班,上班到不利于咱们工作,让她们专心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小孩,单位应该给咱们多开一个人的工资就行了。听这话时,老严总是很舒心,因为他的家庭就很和谐,妻子没有工作让陶力一说倒是好事了。

    吃饭喝酒不过一个小时,虽然后来他们还喝了两瓶啤酒。上车后,天早已黑了,窗外的雨大起来,车站正线的绿灯亮不久后,匆匆通过一列车,或上行,或下行后就变为红灯,所以更多时候信号红灯守卫着寂静的车站。

    打开机车上的取暖电炉,温暖布满着他们,夹着没有吃完带回的花生米,他们随意的聊着,因为他们知道与其大骂列车调度员无奈等待,让自己生一肚子的闷气外,倒还不如心平静气地聊聊天,反正谁让他们干这个工作呢?

    机车乘务员干久了,象老严这样的人也只能等规定的日子开工资,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也就过去了。从驾驶蒸汽机车到操纵内燃或者电力机车,从学习司炉、司炉、副司机再到司机,一般乘务员就已经到头了。老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此前在农村生活,他幸运来到铁路,从蒸汽机车干到电力机车司机,在今天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有铁路这样一份还算不错而且稳定的工作,他已经很知足。他有许多人不用考虑的事情,比如有些人自认为很有能耐,头削尖往上混,有些人多年后得了个一官半职,有些人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同样苦恼进退两难,而老严就相对快乐多了。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偏偏老严唯一的那个宝贝儿子学习不好。这家庭环境很重要,老严妻子不识字,老严跑车忙,他们不太会教育小孩,总认为学校里会教育好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孩子坏毛病倒没有多少,就是学习不很好,中游水平,为这老严费了许多周折请孩子的代课老师吃饭以求关照,每次回来,老严都要把妻子说几句,说孩子遗传了她的基因,笨得要命,而妻子也把他这个初中生奚落一番。老严的孩子今年初中毕业面临决择,要不考高中上大学,要不考技校。孩子的出路是个问题,但是学习成绩决定着一切,他们一家最后决定让孩子考技校。

    聊着聊着老严渐渐瞌睡了,反正离开车还有很长时间,他便拉开椅子睡了起来,反正临开车车站要来送调度命令,所以不用担心误了事。

    陶力却没有丝毫睡意,老严刚提起的“技校”两字又让他再一次痛苦地思索着,断断续续想起一些经历,他于内心深处总觉得有一种不甘心和委屈渐渐袭来。

    陶力业余时间写些文章,在做新闻中,他深知舆论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识界刮起了一股能力风,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能力教育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到90年代初期,这个股风在有些传媒的运做中出现了过激炒做,当然出发点都是好的,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1993年,处在西北偏僻的林县,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片面注重能力的呼声不加分析地遍及校园,而此时这种能力的倡导远没有21世纪初这样理性和客观,因为当时是忽视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上的浅薄的能力认识,这无疑就是一种悲哀,这种错觉在部分老师和家长、学生中形成后,种种原因促就了陶力选择铁路技校就读。还有,按照经济利益驱动的说法,上省部属技校花钱不多,只用3年时间就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当时比起一些师范院校,真有些不是大学胜似大学的味道,而后来慢慢地他发现当初的选择不是错误而是幼稚的可悲。

    起点决定着人的命运,这话一点也不假,每每由于没有一纸正规文凭而遇到委屈时,他都要翻开凝视曾经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我的失败来源于起点太低!”可不是吗?当一个人错过了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等他若干年再去学习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过去和他一样的人所得的东西已经在呈平方、立方之势增长。当你开始从小溪行舟时,别人已经在大海里扬帆了,怎么能比呢?当然有人会举一些偏颇的例子来证明不接受高等教育照样会做出巨大成就,说一些不会语法仅为小学毕业的人成长为优秀作家的例子等等,而事实上知识经济的浪潮涌来的时候,这些类似的成功例子还在不断减少。曾经3个要好的初中同学和陶力学习成绩仿佛,现在他们都已读完研究生,在南方那个令他艳羡的都市工作,每想起这些他都不止一次的懊悔。改变命运,通过自学完成高等教育是他从上技校第二学年后认识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开始他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我觉得自己喜欢文字,喜欢思考,上技校也发表了些文章,将来若能做个机关文员也很符合自己性情,生活也只能这样了。等到单位后才知道,自学考试的专业与本职工作若不沾边的,文凭是不能被承认的,沾边的也少得几乎没有。陶力所在的单位刚刚建成不久,对于职工学历教育根本就无暇顾及,上成人大学之类也轮不到他,这就使得他灰心而丧气了,自学考试也就停滞了下来。

    环境对于一个人有时真得很残酷,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多数人大抵也只能去适应环境了,也许他们就成了那些平凡者。繁忙的工作之余,无聊的争论、高声的猜拳酗酒、寂寞的哀叹成了这个圈子的另一种节奏。在这种环境中,陶力虽然置身期间肤浅地生活着,发表些聊以自慰的文章,但是内心那种恍然若失的感觉令他阵痛着,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环境,他只能用一颗细微的心扑捉着知识,象一颗在石头缝隙中的小草,静静蕴蓄着力量,寻找着春风的召唤

    “调车信号!”一声低沉地喊声惊停了陶力的思绪。这样唐突的标准化用语也只有司机严志新在梦中喊了,陶力回头看时,他又扯起呼噜。望着窗外寂静的夜空,陶力心中挂上了一丝苦笑。

    陶力把ss3701机车走行部和车底架用棉丝不分寒暑擦得掉了油漆后又刷上油漆,这样不下10次,并协助司机驾驶机车大约能绕地球转整整4圈有余后,自学考试的文凭众望所归获得单位承认,他又赶紧开始参加自学考试,而此时,行业改革喜人的讯息扑面而来,许多在他之后分配来的中专以上文凭持有者走上了干部岗位。不管他发表了多少东西,对于企业管理有这样那样的思考论述,干部招聘数次,文凭那个硬杠子打翻了他很多次。埋怨没有用,即使陶力自考专科和本科课程齐头并进也没用,一个都没有到手不算啊!即使差一门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也不算,连一个简单的中专文凭都拿不出,他能埋怨谁呢?除了把孔繁生这样技校毕业的党的好干部摆出来发发牢骚,证明技校生中也有时代楷模的外,什么都无济于事。

    现在他还是一个机车副司机,和同事不同的是,他在单位已经“帮忙”多年了。所谓“帮忙”就是哪里忙就到哪里帮啊!可是如果活好干,轻松会让他去帮吗?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