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水木书塾”开业后有塾主一名、讲习三人,学生一人,直秀是塾主,村田永敏、中村学次郎、竹前虎之助是老师,独苗学生是坂本龙马。在后世可以自称精英教育,但此时还没有这么好的修辞,只能说凄凄惨惨大猫小猫三两只——当然在扶桑这叫“爪の垢”、“雀の泪”,表示数量太少了。

    无论如何,直秀一行人算是在土佐高知有了正式据点,虽然气候冷点、屋敷差点、晚上冻点,但点了火盆、盖了厚被子还是能将就下来的。高知靠海,冬季温度可能到达零下几度,但一般白天还是十几度,不像土佐国的北部山区,那里冷得厉害。

    坂本家为了感谢直秀,租给直秀的屋敷状态不错,还给配了简单的炊具、家具和被褥,租金很低,每月才一贯铜钱,算是半租半送——此时2间4块半大小的简陋房屋年租也要两金,相当于月租一贯。

    等学次郎送坂本父子回家后,永敏和虎之助坐在客厅盯着直秀看,为啥?因为每月二十五日发薪水,直秀的两个学生每月一金,永敏每月一金加三贯铜钱,这个月发过薪水之后,大家手里就只有不到四十枚小判金了,路费还够,但年终奖就悬了。

    如果要赚钱的话,直秀收的学生是小孩,现在扶桑寺子屋的老师平均的年收入是金五两,分摊到四个人头上,好么,年薪一金一千五百文,如果直秀他们真没钱了,要攒够回江户的船票钱不吃不穿也要四年。况且这都快蜡月了,短时间内直秀到哪里找学生?

    没办法,只能摁住坂本家这只羊继续薅毛。

    土佐国在未来维新后改名叫高知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居全县第一位,翻译成人话就是此地多山,是著名的经济拖后腿县。高知县经济产值中第一产业为约为12.8%、第二产业为22.3%、第三产业为64.3%,基本靠旅游业为生。唯一的亮点是水产搞的不错,山产品如香菇、木炭、竹材等很出名。传统工业以窑业、土石业等基础素材型产业为主。

    直秀来土佐之前就考虑过,如果搞经济应该发展啥,为此想了个焦头烂额。

    交通不便,土佐又偏远,搞旅游业在这个时候就是空想;而现在还没有人工制冷技术,渔业也有瓶颈;至于农业,提高产量还是有意义的,但耕地总面积不大;林业发展倒是蛮有前景的;工业么,现在谈这个还早一点, 未来直秀是准备把土佐扶植成精密加工的中心的。

    摇了摇头,直秀把思路拉回到拿什么才能从才谷屋换钱的问题上。

    才谷屋最重要的生意是清酒的生产和批发,如何酿酒直秀倒是知道一点。

    “清酒是神的恩赐”,清酒在扶桑非常受欢迎,再加上土佐民风好酒,武士和平民没事都喜欢喝两口,所以才谷屋的清酒生意很好,也有自己的酒屋(酒坊)。

    清酒的名字是为了与“浊酒”区分。浊酒是扶桑最早出现的口嚼米酒,直到后世很多偏远地区的神社还用口嚼酒敬神——口嚼酒是米酒和酒糟的混合物,喝一口满嘴碎渣,简直了。

    因为口感太差,古代酿酒师在酒中加入石灰,等渣滓沉淀后只取上层的酒液,为了和浊酒区分,取名为“清酒”。可是加了石灰沉淀过滤后,渣滓是没了,但口感还是不好——因为石灰水涩的不行。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中华黄酒的酿造方法“曲制法”传入扶桑,人们用酒曲发酵来酿酒,并且将原料从粗精米换成精白米的方式,制出的清酒不但清澈透明而且米香浓郁,从此清酒才在民间流行开来。

    清酒虽然是白酒,但度数却只有14-16度,与葡萄酒相仿。后世有的电影电视中,常常把清酒热了再喝,其实这是由烧酒的喝法导致的错误方法,喝上等的清酒是不建议加热的。

    清酒等级由高到低分成“大吟酿”、“吟酿”、“纯米酒”、“本酿造”、“普通酒”五个等级,喝“纯米酒”等级以上的清酒,以零下2度为宜。

    1740年,神户“滩”地区的酿酒师用水车制作精米,提高了清酒的产量。

    未来的1848年,“滩”地区的酿酒师在实现高级清酒的量产化的同时缩短了发酵时间。

    1908年,扶桑开发出最初的

    竖形精米生产机器。

    1909年,大藏省酿造实验所根据促进酵母发生作用的生产工艺“山卸”,开发了“山卸废止酛”制法。

    1910年“速酿法”出现,之后迅速在酿酒家普及。采用速酿法酿成了高精米度带水果香气的酒,被称为“吟酿酒”。大大丰富了清酒的风味。

    虽然有些工艺现在做不到,但还是有些工艺能提前开发出来的,例如竖行蒸笼、发酵末期酒精的添加、生酛酿造法、山卸废止酛、速酿法。

    唯一的问题是才谷屋坂本家能否接受新工艺。现在的手工业者“职人”对工艺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除非是大匠,一般人提出工艺改进只会收获劈头盖脸的呵斥,所以如果直秀直接提出来估计会收到几声“呵呵”。

    当然直秀鬼精鬼精的,他还准备了另外的大招“果酱”、“软糖”和“果冻”。

    果酱,顾名思义就是水果做成的酱,果酱的西方名称是“JAM”,起源于英吉利国古代方言中的词语“CHAM”,意思是“咕唧咕唧的嚼”。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糖来保存水果,东方的成果是果脯和蜜饯,西方的成果是“果酱”。

    在公元5世纪后期到15世纪中期的中世纪,欧罗巴大陆的“果酱”是指加糖的甜点、熟食或者蜂蜜、糖果、蜜饯等,真正现代意义的果酱起源于14世纪,当时的欧洲宫廷贵族开始将几乎所有种类的花朵与水果加糖做成果酱,但好多都仅仅是糖渍而已。

    18世纪,英吉利柑橘酱“Marmalade”开启了现代果酱的历史,之后迅速风靡欧罗巴,源自英吉利方言中“CHAM”的“JAM”一词成为果酱的正式称谓。

    果酱传入扶桑的时间不详,但大面积流行起源于1925年,当时的丘比株式会社开始大量制造果酱。

    至于软糖,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早。佛兰西式水果软糖是一种传统的法式糖果,历史相当悠久,早在10世纪就出现了。而中华软糖的代表是麻团糖,早在唐朝(618年—907年)就出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